《鸿门宴》读书笔记

时间:2024-01-22 00:43:21
《鸿门宴》读书笔记

《鸿门宴》读书笔记

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让我们好好写份读书笔记,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书笔记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鸿门宴》读书笔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鸿门宴》读书笔记1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是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西楚霸王项羽留给后人的文学创作就只有这短短的一首诗,读来不禁有一丝丝的凄凉。曾经的霸气,曾经的称霸,此时只能垓下悲歌,对着一个弱女子感慨自己的无可奈何。

在历史的长河中跌跌撞撞,总觉得秦末的乱世,刘楚之争很是沉重。因为,死的是项羽。于是,有一种震撼穿过三千多年的历史,直接抵达到我的身上,而且显然还会继续震撼下去,娓娓叙说吴江边的那段历史。

冲动、威严、气势凌人、残酷、性情中人、雄心壮志、有野心、居功自傲、不得人心、不会用人……有这么的词汇可以分配给项羽的词汇,然而我却固执地认为项羽是一个多情的男子。

他多情,在战场上他英勇杀敌,所向披靡,而在生活中,他得到了虞姬这样的人生知己。传说中的虞姬是一个美人,试想一个美人抛弃了荣华富贵而心甘情愿跟着一个征战沙场的将军出生入死,甚至不惜自杀来斩断情人的后顾之忧。如果不是为他的王者霸气,为了他的多情,又能是什么呢?这就是项羽,留给后世一份乱世中唯美的爱情。

他多情,楚汉相持未决时,他毅然对刘邦说:“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愿与汉王挑战,决雌雄,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他体恤百姓疾苦,战争的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甚至在乌江边,他也觉得无颜见江东父老,临死前还不忘给好处以前的部下。这样的一个英雄,永远的西楚霸王,心里想的不是自己,而是老百姓,天下苍生。

他多情,所以在鸿门宴中,即使范增数目他,他默然不应,他坚守自己的原则。如果刺杀刘邦,那也只是耍手段,就算能够取得胜利,又能证明什么呢?他只是多情,少了刘邦的一份奸诈,少了刘邦的一份老成。他就像一个固执的孩子,要哭就苦,要笑就笑,为了自己的梦想在楚汉战争中抗争,直到最后一刻。

很感谢司马迁,作为一个史官,他忍辱负重,写下《史记》,还原了我们一个多情的项羽,一个霸王项羽,有时候也会想,要是项羽没说出那句“彼可取而代也”;要是在鸿门宴中,刘邦被项羽一命呜呼;要是那个田父没有欺骗项羽。那么,或许,一切都会改变。然而,这是不可能的。历史一去不复返,留给我们一个多情的项羽。别了!永远的西楚霸王!

《鸿门宴》读书笔记2

将相本无主,能者为之。

这是历史告诉我们的。

所以就算读了《鸿门宴》,了解了西楚霸王不平凡的一生,我的欣赏还是固执地偏向了那个真小人刘邦。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项羽的一生太可惜。如果他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也就不会落得范增预言的结果;如果他选择回江东卷土重来,那么楚汉之争也许又是另一番光景。但是,历史没有如果。

的确,项羽是史上最强的武将,少时便力能扛鼎,只身战百人,而后以少胜多的巨鹿之战更使他誉满天下名传千古。这说明他拥有称王称帝的能力,也具备应有的智慧和魄力,但他缺少的恰恰是最重要的——为人君王的素质。

再看刘邦,破秦并非主力;集56万大军攻打彭城,面对项羽3万人马还是占不了上风;毁鸿沟之约出奇兵依旧不敌项羽;最后还是借了他人的力量才把项羽逼到了四面楚歌的境地。但无论过程如何,他最终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项羽能于战场上统筹全局,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而刘邦谋不如萧何,兵不如韩信,但他能拥有这些人才,并加以善用,这才是他成功的关键。

有人说刘邦是小人,为人奸诈多疑,如若不然也逃不脱鸿门宴上的危机。其实,这些不过是常人之态,在君王身上放大了而已。

君王多疑是必须的,他们要保护自己,所以他们不会相信除了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其实项羽也有疑人之心,不然范增也不会离开,只是他没有把握好度。刘邦在用人方面几乎人人都疑,但他并不表现出来,而是不露痕迹地暗自观察,另一方面又知人善任,从善如流,极大限度地发挥了自己手下将相的能力。

刘邦还有一点值得称道,那就是隐忍。如果他像项羽那般刚烈,那么楚汉之争也就不用四年了,在他退守关中时就应该拔剑自刎。但是,他忍了,他在项羽的成功下忍了。我想他自己都无法确定能否打败项羽,但他做了,而且做到了。他忍耐着积蓄力量,他从来没有放弃对关外万千沃土的憧憬,所以,他赢了。

项羽呢,他太在乎自己的自尊心,不选择卧薪尝胆卷土重来,而是自刎于乌江亭,所以只给历史留下了一段遗憾。项羽如果有越王勾践那般隐忍,那么刘邦的天下也不会坐得那么安稳。

读完《鸿门宴》,都说项羽心无城府,单纯简单;刘邦则是小人一个。要知道没有哪一个皇帝是真正的君子,真正的君子在政治的漩涡中是无法生存的。李世民玄武门之变;朱元璋的三大案;雍正少时八王夺嫡……君王之道向来违背常理,凶险异常,由此看来历史的选择总是没有错的。

身为帝王,有荣华富贵等等一切让人梦寐以求的东西,但也有身在高位的孤寒。他们选择了帝位,也付出了相应的代价。所以我们不能只着眼于项羽令人惋惜的一生,刘邦所选择的是一条更为艰苦更为伟大的路,就是他开创了汉王朝。

王侯将相本无主,能者为之。历史选择了刘邦,刘邦造就了历史。

《鸿门宴》读书笔记3

《鸿门宴》所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项羽,昔日的楚霸王,多么的威风,多么的不可一世!但因为与刘邦争天下,兵败垓下,最终落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归根结底,都是他桀骜不驯,犹豫不绝的性格让他在鸿门之上错过了一次刺杀刘邦的绝好机会。就这样,一个唾手可得的江山被拱手送人。多么的可悲!多么的残忍!项羽压根儿就没想到他所见的种种,皆是刘邦之计。所以,古之成大事者,不可拘泥于小节。

曹操,历史上的奸雄。这是基于人们个人爱憎基础上给予他的名字。让我们正视历史:曹操,字孟德,诗人,军事家……这些是什么?——这没有什么,仅仅是因为他当断则断,遇事有魄力,当他诛杀孔氏后人时,正是因为他的铁血,后世才有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典故。若不是他的能力,他的性格,何以三足鼎立,统江山;又何以有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壮诗篇。

项羽之所以失江山,刘邦,曹操之所以得江山,正是因为个人人格。项羽的'桀骜不驯让他孤注一掷,让他呈匹夫之勇,让他兵败垓下;而刘邦,曹操也正是因为他们的性格,让他们招贤纳士,让他们统帅三军,让他们该出手时就出手。当然结局也必然有不同,一个既失江山,又失美人,另一个则建立千秋功业。

就个人观点而论,项羽——我崇拜,但只有一个叹惋——英 ……此处隐藏7433个字……这是一个问题。

死,在人们眼中,一直是个可怕的字,因为人的天性是贪婪的——就像小孩在游乐场关门时不愿离开。不同的是,游乐场明天还可以来。死,对于人来说就是游戏结束了,是无可挽回的悲剧。可能世上真的有灵魂和轮回,那又怎样?已再也回不到曾经的世界了。回去,也只能是面对那陌生的面孔与风景了。

黄毛小孩为成绩自由落体,年轻女人为情轻生,中年男人为生意坠落。现在社会进步了,但很多人的思想却没有转过弯来。是谁去维系他们的存在?一群匆匆过客罢了。他们不愿意相信那些真真切切,值得依靠的人或物。宁可把自己的生命托付给匆匆过客,只因他们看上去更美一点。待到它们离开,绳子也“啪”的一声断了,掉下去,以最难看的样子告别人世。

从这不难理解,为何现在人们都会厌倦跳楼者——大多都不值得同情!然而,有的却真是无奈的控诉:当你的劳动白费了,连回家的钱也没有了,你会怎样?当你饱受欺凌却又上告无门,你会怎样?他们什么都不要,只要人间公道。但他们都是弱者,无力与这个社会进行抗争,惟有以死抗争。然而,一个生命消失,不会影响GDP,一个家庭毁了,可以成为饭后的谈资,地球依然会继续转。犹如炸弹爆炸一般,他们结束了生命,炸伤了爱人。而别人看完那冲天火光以后,回家吃饭。

除上述的两种外,“自杀”还有其他类型,然而却不太一样:当子弹向你飞来,他义无反顾地为你挡着;在手术台上连续十几个小时,才偷偷走出来吞下不可缺的药片以止痛;坚持真理的所在,任凭“神圣”的火焰将自己烧焦。为什么?因为他们有要守护的东西——就算付出生命也执迷不悟。值得守护的,可能是一朵花,一个人,一个国家乃至真理。就是他们,在你心中占了最重要的位置;没有他们,生命永远缺了一块,怎样也补不会来。死就是你给他们最后的惠赠与爱。或许你的坟墓没有镶金边的大理石,但却有一束纯白的花朵,带着体温放在你的墓前。

人人都说自杀会下地狱。其实,有的人应该上天堂的。

死,固然是难以捉摸的。但是生,也好像并非一件易事。死了,一切都终结,什么也不用管了——起码失去管的机会和能力了。但是生,却要继续走下去,面对一个又一个的未知。

有的生是一种贪婪,因为他们放不开人间的利益,他们还要很多的钱,很多的女人,所以在抉择面前,他们投靠了敌人,对昔日的战友开枪,刺伤昨日的伙伴。然后踏着尸体组成的垫脚石,拿下一个个血红的金币。这样的人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代都会存在。他们是历史的污点。历史的洪流翻卷起来,最先抹去的总是他们。

然而有的生,却是一种不舍与信念的追求。想当年文革时期,当你过年珍藏的古籍书画,精心创作的作品被毁于一旦,站在台上接受无边无际的谩骂,下放农村甚至囚禁数十年时,你是否想一死了之?然而,有的人却勇敢地坚持了下来,因为他看见了窗外的葵花,墙边的幼苗以及飞行的苍鹰,因为不舍得生命中的感动,所以他们不愿意离开。同样是放不下,有的如此丑恶,有的如此美丽。

不仅是感动,不舍得的还有理想。为了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可以抛弃除了生命以外的一切,只为了追逐。想当初,司马迁是怎样挺过那天大的耻辱的?还不是为了内心的一个执着的追求——一定要完成《史记》。我不能这么快就死,因为我还有未完成的心愿。想司马迁完成《史记》之时,那种愿望完成的满足感足以令他死而无憾了。当你撑过暴风雨以后,看见的彼岸,那就是你一直坚持下去的理由。生命的旅途,对于有志者来说,就是理想的征程:我一定会到达的!

生与死,我已经说得太多了,但却是十分浮浅的一种谈论,因为没有真切地体验过。真正地去探索,方能理解,否则也只能像我那样在这里泛泛其谈。毕竟要知肉味必须亲自尝。

生与死,的确是一个难解问题。

《鸿门宴》读书笔记14

众人皆知,项羽自封西楚霸王,善带兵打仗,乃一代枭雄。他身上无处不透露着慑人心魂的威严、虎虎生风的气势和与生俱来的英雄魅力。他一出现,似乎其他人立刻变得渺小了。而刘邦,出身寒微,举止粗俗,为(是)公认的地痞无赖。想当初,西楚霸王项羽无敌于天下,有谁能想到刘邦会这么快地战胜他呢?但这就是活生生的现实。如同一盘棋局,项羽善于勇往直前,大砍大杀,当他把刘邦逼得就要满盘皆输的时候,刘邦突然妙手转动,最后竟反败为胜。

鸿门宴被认为是楚汉战争的转折点。正如宴后范增碎玉所言:无知短视之辈,不足共谋大事。天下,终归要落入刘邦手中。天意,这是天意!正所谓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往今来,多少人感叹:如若鸿门宴上项羽狠下心来置刘邦于死地,哪里还会再有后顾之忧;如若战败时项羽横渡乌江东山再起,哪里还会落得如此下场;如若……可我想说的是,如若这一切统统实现的话,那他就不是项羽了,而是另一个刘邦。没错,比起戎马一生的大英雄项羽,刘邦是个十足的小人,阴谋家。但他却有着精明的政治头脑和笼络人心的技巧,这恰恰是项羽所不具备的,而这又恰恰是在乱世争雄中独占鳌头的锐利武器。

所以,刘邦最终获得了胜利,用他自己的方式,不是礼义廉耻,不是道德说教,而是阴谋诡计、权术厚黑。这也正诠释了马基雅维里在《君主论》中最为著名的一句话:只要目的正确,可以不择手段。即使是这样的结果,后人还是一味地敬佩项羽的一身正气,而将刘邦视为阴险狡诈的反面典型,但是,作为开创西汉王朝二百多年霸业的帝王,令人敬佩不如令人畏惧。

再看这最后的失败对于项羽未尝不是一种公平。以他的性格,注定不会成为真正的王者。然而踏上了这条不归路,项羽必须为自己的妇人之仁和自大狂妄埋单,就算代价是死亡。可怜项羽和虞姬的生离死别,也不过是其悲壮结局的序曲!而项羽的傲骨和正气必将流芳百世,只不过,是以一种失败者的姿态。

这就是历史。

成王败寇,刘邦与项羽也无法例外。

《鸿门宴》读书笔记15

寒假中,我阅读了《鸿门宴》这本书。《鸿门宴》叙述的是项羽、刘邦在共同灭亡秦国之后,范增见刘邦有雄视天下之心,因此举办了一个暗藏杀机的宴会,准备除掉刘邦。而刘邦最终在张良、项伯、樊哙等人的帮助下逃离楚营的故事。

我读这本书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当项羽等人布下“鸿门宴”这场欲杀刘邦的迷局时,是项羽的叔父项伯把这一重要信息传递给张良,原因是张良曾经救过项伯的命,项伯为报答张良,便将此信息告之张良,张良又将这个消息转告刘邦,于是张良与刘邦紧急部署,周密安排,再加上项伯的相帮,终于在强敌重围中安全脱险。我感觉到朋友的重要,有朋友人生之路才好走,朋友之间要相互信任,相互帮助。

我挺喜欢书的人物的,项羽也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物,他以匹夫之躯在乱世中揭竿而起,勇往直前,破敌百万,一举灭秦。他襟怀坦荡,铮铮铁骨,具有巨大的人格魅力,是人们千年传诵的艺术典型斩秦皇封天下,武功盖世,成就一代霸王的美名。

刘邦也是我喜欢的一个人物,刘邦乃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贫民皇帝,他知人善任,用人不疑,他开创了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统一王朝,所创立的汉朝长达四百余年,他作为汉唐盛世之一的大汉盛世的奠基者,其伟大历史功绩为后世所称颂与敬仰。

一年决生死,一宴定天下。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感叹啊!

《《鸿门宴》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