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时间:2024-02-14 12:30:31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

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优秀的教学反思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

从引入开始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的为学生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有趣的学习情境。教学中教师把音乐引进课堂,制作精美的课件,创设语文园地等等,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写字。难点是理解两句谚语“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在教学中,我主要通过以下方面来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的。

一、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7》第一部分是通过看图会意识字,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教学中,我逐个出示图片和生字,让学生图文结合来认字,随着一个个小人的出现,学生的兴致也越来越浓厚,从他们的眼睛里我读出了汉字的无穷魅力。这里书本只是一个引子,通过书本我们为孩子打开一扇窗,从而使孩子能乐于主动识字。

二、营造气氛、明白道理

教材的第二部分是要让学生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儿歌意思的理解是本课的一个难点,第一二两行的意思直观,学生能读懂,“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的意思抽象,言不尽意,很难有明确的表述,光说让学生心领神会,可怎么才能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主要是通过故事、和联系生活,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小蚂蚁搬青虫》这个故事生动有趣,,透过小蚂蚁的成功,认识了一群蚂蚁的力量远远超越一只蚂蚁,这是和团结合作密不可分的,团结起来力量大,这就是“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学生一听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三、识字教学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为了能够更好的完成这一教学任务,我重点指导了“众”“群”“成”这三个生字,主要采用直观教学和观察教学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识字能力和良好的写字习惯。

四、不足之处

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例如,在讲完小故事后,可让小组学生讨论小蚂蚁身上具有什么精神。学生读的形式单一,还可以加上小组读、同桌读。就更能体现学生的合作学习。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3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学习和教师指导学习等方式,正确掌握歌曲的旋律、节奏,培养学生演唱二声部合唱的能力。

2、感受切分节奏,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把这种节奏所表达的快乐情绪用歌声表达出来。

3、通过学唱歌曲,感受体验并用自己自然真挚地歌声表现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重点:感受体验歌曲活泼的情绪。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二声部的演唱能力。

教具准备:图片(牧童、小羊、白云、鲜花、绿草……)、音响资料、钢琴、歌谱。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学生听音乐做自己喜欢的动作进教室,音乐采用《请来看看我们美丽的村庄》。

2、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到一个美丽的地方去玩一玩,竖起你的小耳朵、闭上你的眼睛,仔细的听听、想想,我们要去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

音乐起(背景音乐采用歌曲旋律)

配乐旁白(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白云下面一片绿油油的青草地,远处,一个手提着羊鞭、身背着小笛的小孩儿,赶着小黄牛和一群雪白可爱的小羊儿走了过来,小羊儿们看到了清澈的水,高兴地在草地上打起了滚儿,津津有味地喝了起来,小孩儿也高兴的取出小笛吹起来,听,悠扬的笛声传来了……)

3、学生回答

师:“我们去的地方是一个什么样儿的地方?你仿佛看见了什么?”

生:我们仿佛来到了大草原,看到许多牛羊……

4、请学生贴出画面

⑴师:那让我们把这美丽的地方贴画出来吧。

⑵学生选择背景画到黑板进行贴画。

⑶点题:师:“猜猜看,牛羊是谁赶来的?牧童是什么意思?”

⑷生:“牛羊是牧童赶来的。”“牧童就是放牧的儿童”。

⑸贴出牧童、出示课题

二、寓教于乐

(一)、掌握节奏

1、师:“看到这么美丽的画面,老师不禁想起了一首歌,你听……”

2、听录音范唱。(出示歌谱)

3、师:“歌曲的演唱情绪是什么样的?”

4、生:“非常高兴、热烈欢快……”

5、师:“歌曲采用了什么演唱形式?”

6、生:“二声部合唱”。

7、学生慢速按节奏读第一段节奏。

8、出示切分节奏XXX

9、师:“切分节奏在歌曲的什么地方出现了?共出现了几次?”(让学生指出切分节奏在歌曲中的运用)

10、学生小组讨论。

11、师:“说说切分节奏为歌曲增添了哪些音乐色彩?”

12、生:“切分节奏的运用使得音乐显得活泼、跳跃。”

13、师:“让我们带着这种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朗读歌词好吗?”

14、生:“好!”

15、随音乐伴奏按节奏读歌词。(用快乐的情绪读歌词)

16、师:“下面我们来进行一个小比赛,分三组,每组一段,按节奏读歌词,比一比哪组节奏准确并能表达出活泼欢快的情绪。”

17、小组比赛(老师进行评价)

(二)、视唱曲谱

1、出示高声部旋律。

2、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歌谱学习。比一比,看一看哪组学的最认真,速度最快!”

3、小组进行学习,老师巡视指导。

4、师:“老师要检验一下,看看大家学得怎样,在教师钢琴伴奏下,演唱歌曲高声部旋律。”

5、学生采用拍手的形式,让学生充分感受切分节奏,体会乐曲快乐的情绪。

6、学唱二声部旋律

⑴再听歌曲(完整播放歌曲)

⑵师:“你觉得这次播放的旋律和我们刚才演唱的旋律有什么不同?哪一句有和声?”学生回答,并指出歌曲有和声处。

⑶教师出示二声部旋律。

⑷分小组学唱第二、三句旋律。

⑸师:“哪组试试演唱其中的一句?”(教师钢琴指导音准)

教学反思:《牧童》是人民音乐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音乐实验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放牧”中的一个内容。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牧童的生活,使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丽,从而热爱生活。

本首歌曲,在教师充满幸福感的教学氛围的熏染下,使学生们很快就掌握了。虽然他们是一群一年级的小学生,对歌曲意境的体会和情感的抒发却很到位,使我不得不喜欢这些可爱的孩子。尤其在探究打击乐器“三角铁”如何能敲击出长 ……此处隐藏5320个字……水的一个池子里,池子里的水会溢出来,再通过阿基米德定理就能算出大象的重量,这是初中的物理知识。我说:“你懂吗?”“我妈妈给我讲了,我现在懂了,我以后要学好水的浮力的知识。”我高兴地说:“很好,你很有志向。”有人写着:用巨型机器人可以称出大象的重量。我问:“现在有这种机器人吗?”这孩子腼腆地笑着说:“将来我来发明。”多么自信呀!我真为他们高兴。讲故事的时候,杨程浩、张泽海等同学绘声绘色地表演,赢得了同学们阵阵掌声。学生灵感的火花,有时是老师难以预料的。拓展性的课外作业,既紧扣教学要求,又激发了学生课外探究知识的兴趣,提高了语文学习能力。

《称象》这一课,《教参》建议两课时,我却花了四课时。在课的开始,如果我们阻止学生的发言,按着传统的方法,牵着学生的手走,也许两个课时就可以完成。然而我没有那样做,我“放手”了。学习中,我让学生畅所欲言,自己动手动口,完成一系列的学习活动。虽然花的时间长,但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了学生最初的探究意识,真正体现了课改发展学生个性的精神。所以我认为:我们不能“牵手”,必须“放手”。如果还是牵着学生的手,那又回到了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课堂,又何谈什么课改呢?

万事开头难。在开始“放手”的时候,学生也曾感到茫然,课堂一片混乱,但经过教师慢慢地牵引、培养,后来,学生在遇到问题时知道去查资料、去讨论,去找同伴帮忙。一个良好习惯的养成,必然要经历一个过程,必须花时间去训练,没有花时间的探索,就没有探索意识的培养。我想这也是语文教学实现三维目标的必然要求,对学生学习方法与过程的指导不容忽视。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3

《春笋》一文写的是在春笋在美好的春天来临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景象。第二段写春笋出土后,顽强向上生长的情景。

这篇课文,虽然简短,但是让学生完全进入角色,充分理解春笋的克服一切艰难险阻,顽强的生命力,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教学中我创设情境,以读悟情。

《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教学设计做了如下尝试。

一、利用实物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话:春笋穿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在课堂上我将一个从菜市买来的春笋,让学生近距离的观察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浅褐色的外皮……然后有用刀将春笋春笋的“外衣” 一层一层地剥去,那“嫩生生”的笋肉。孩子们直观地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二、口语训练发挥想象

课文开头写道:“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在让学生模拟了春雷的声音以后,我说:“那,雷公公是怎样唤醒春笋的呢?谁来做雷公公叫一叫?”孩子们一听,兴趣来了,纷纷要求做雷公公。

一生这样叫:“春笋,春笋,快醒醒吧。春天来了,快来看看春天吧,它多美呀!”

一生这样呼唤:“春笋,春笋,快出来!快出来和朋友们一起玩儿。”

一位小女生,用很轻柔的声音说:“春笋,春笋,快醒醒!快醒醒!春天来了,它在等你出来呢!”

看!我们孩子的语言就是这样贴近生活而富有童趣。接着,我让孩子们都做雷公公来唤醒春笋,愿意怎么唤就怎么唤。

三、动静结合、激发情趣

在雷公公的呼唤下,春笋破土而出了,文中这样写道:“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个地方,我试着让学生来演一演。

我随手拿起一张废纸和一支铅笔,对学生说:“小朋友,这张纸代表地面,这支铅笔代表春笋。谁能来表演‘冲破’的意思?”一个学生走上来,手拿铅笔放在纸的下方,慢慢地把纸给顶破了。应该说,他的演示是正确的,他们理解了“冲破泥土”的意思。

“那,掀翻石块该怎么表演呀?”我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一个人就是一个春笋,书包当石块压在头上,学生作出使劲的表情,将掀翻的动作做得惟妙惟肖。

上述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直观教学,使有限的教材内容再生无限,为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广阔的空间,以致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4

《位置》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我精心设计了让学生用眼观察、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用心思考的小组活动。学生始终在教师创设的具体场景中轻松、愉快地学习,前后左右的空间位置关系。下面是我对《位置》的教学反思。

一、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对于他们理解数学知识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正是通过生活经验,学生经历一个从具体到逐步抽象的过程。在教学这节课时,由于学生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已熟悉,都有不同程度的了解,所以我设计了“捉迷藏”,“找朋友”等活动,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认知水平,展示自己的认知个性,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发展,为学生主动学习打下基础。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课堂教学中,在设计、安排和组织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有意识地体现探索的内容和方法,让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根据教学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把课本中的例题、结论等,转化为学生能够亲自参加的活生生的数学活动。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知识的形成与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没有过多的讲解,而是把课堂作为数学活动的舞台,让学生在自由、活跃的氛围中学习,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变的有趣。但是我发现,这样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接受,有个别同学对知识的掌握还不够;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过程与方法的探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所欠缺,这说明我这节课的设计还存在问题,需要做进一步的改进。在这方面,我会更加努力,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点。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15

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自己去思考,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下面是教后的几点反思: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例如:在学生读课文时,学生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趣味中学习,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上我尽可能的把更多的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的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比如我提问学生:“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得起这头大象的重量呢?”让学生通过讨论,去理解课文内容。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师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地说,发现问题时让其他的同学帮忙,或者是师生一起解决。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大家的努力下一起学习新知,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