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时间:2024-02-24 21:50:34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

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怎么样才能写出优秀的说课稿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有理数减法说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数的运算”是“数与代数”学习领域的重要内容,减法是其中的一种基本运算、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加法运算、通过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为后继诸如实数、复数的减法运算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鉴于以上对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及地位的认识和理解,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 、知识目标:

经历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2 、能力目标:

经历由特例归纳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表达能力;通过减法到加法的转化,让学生初步体会转化、化归的数学思想。

3 、情感目标:

在归纳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中,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进行同伴间的合作学习。

为了实现以上教学目标,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理解和运用、教学难点是: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减法运算的意义并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

二、学情分析:

我们面对的教学对象是已具备一定知识储备和一定认知能力的个性鲜明的学生,而不是一张“白纸”,因此关注学生的情况对教学是十分有必要的。

在生活中学生经常会进行同类量之间的比较,因此学生对减法运算并不陌生,但这种认识常常流于经验的层面;在小学阶段学生进一步学习了作为“数的运算”的减法运算,但这种减法运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的是一种技能性的强化训练,学生对此缺乏理性的认识,很多时候减法仅作为加法的逆运算而存在、因此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利用这些既有的知识储备作为知识生长的“最近发展区”来促进新课的学习,另一方面要通过具体情境中减法运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减法的意义。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本年龄段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探索欲望强烈,但数学活动的经验较少,探索效率较低,合作交流能力有待加强、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调控。

三、教法选择及学法指导:

《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基于以上理念,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情况,教学设计中采用“引导——发现法”组织教学、其基本程序设计为:创设情境——提出猜想——探索验证——总结归纳——反馈运用。

上述教学程序的实施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学生的学习,因此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指导是十分重要的、本节课应鼓励和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学习,让学生亲历从列举特例到归纳(不完全归纳)出一般的减法法则的全过程,体验知识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

四、过程分析:

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入

1 、首先与学生互动谈论合肥本地今日的气温,了解合肥今天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提问:合肥今天的温差是多少度?你是怎样计算的?

2 、自然过渡到乌鲁木齐的温差的计算问题,在学生列出算式4 –(– 3)后引入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板书课题)通过温度的比较让学生明白减法的实际意义在于同类量之间的比较,为后来运用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基础、

思考:从学生身边的实际引入新课,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增强学数学的乐趣、同时这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征,使学生乐于进一步探索、

二、探索规律,归纳结论

在学生提出可以用4 –(– 3)计算乌鲁木齐的温差后,教师鼓励学生充分探索计算4 –(– 3)的方法,得出结果为7。

在学生得出4 –(– 3)=7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4 –(– 3)=7与4+3=7这两个算式及其结果、

在学生对有理数的减法计算提出初步的猜想“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后,教师设问:

只有4 –(– 3)=4+3=7这一个例子,你能不能断定这个猜想成立?

引导学生通过列举具有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如:正数减去正数、正数减去零、正数减去负数、负数减去正数、负数减去零、负数减去负数、零减去正数、零减去零、零减去负数等、

最后请学生根据上面的数学活动经验自主总结归纳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教师板书这一法则)学生得出结果的方法可能不一样,教学中只要是合理的都应鼓励。

如采取逆运算的方法,或利用温度计直接数读数的方法等。

对4 –(– 3)=7与4+3=7的观察、比较,是进一步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基础、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演示算式的规律,帮助学生探索其中的内在关系。

思考:从提出猜想到得出正确得结论之间有一个探索验证的过程,这个过程正是新课程改革所提倡的“做数学”的过程,教学中要提供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探索、交流。

学生通过相互补充,不断列举不同代表性的特例,在合作交流中彻底理解有理数相减时总成立的一般法则、而这个“举例”过程,正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正是一种对数学素养的培养。

学生的归纳可能不规范,教师可请学生互相交流、补充使之规范,从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

三、例题讲解,即时反馈

1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1,其中第(1)小题教师讲解,其余各题请学生完成、

在完成例1后,教学中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及时处理P54 “随堂练习”、

2 、师生共同完成P53例2 、 P54例3

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实际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一步体会减法的意义,并熟练利用减法法则进行减法运算。

教师讲解第(1)小题时要点明算理,规范解答。

互动交流式的练习方式让学生的学习更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能体会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例2 、例3是实际问题,它们的解答有利于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四、拓展应用

师生一起分析P55的习题第5题、在弄清题意后,请学生填写方阵图、

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找到“每个数都加上的同一个数”是什么,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在这个实际情境下的应用、

另一方面,本题也提供了一个三阶幻方的一般填法,拓展了知识面,并为“试一试”的思考。

五、课堂总结

多媒体出示总结性问题:

1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知识?

2 、对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体会,请与你 ……此处隐藏7602个字……据课标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要会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运算。我将作业分成选做和必做两个层次,这样尽量能让每个同学在今天的学习中都有所收获.

(八)板书设计

1.3.2有理数的减法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两个变化要素

相反数

3.转化思想

设计意图:本节课的板书我主要采用提纲式的板书,既直观形象,又能加深理解记忆.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见解,还请各位老师多多指导.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6

今天我要说课的课题是有理数的加减法,属课前说课。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些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七年级(上)。这一节课是本册书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我打算分四课时完成,去括号、加法计算、减法计算、加减法混合计算。下面我就从以下六个方面——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及关键、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的设计向大家介绍一下我对本小节的理解与设计。

一、教材结构与内容简析

在分析新数学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确定了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首先来看一下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有理数的加减法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很重要的。它是整个初中代数的一个基础,它直接关系到有理数运算、实数运算、代数式运算、解方程、研究函数等内容的学习。初中阶段要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让学生根据一些现实模型,把它转化成数学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增强学生对数学的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就第一章而言,有理数的加减法是本章的一个重点。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加、减法可以统一成为加法,乘法、除法和乘方可以统一成乘法,因此加法和乘法的运算是本章的关键,而加法又是学生接触的第一种有理数运算,学生能否接受和形成在有理数范围内进行的各种运算的思考方式(确定结果的符号和绝对值),关键是这一节的学习。

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作为一名数学老师,不仅要传授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授给学生数学思想、数学意识,因此本节课在教学中力图向学生渗透的德育目标是:

(1)渗透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2)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品质。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上述对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了解代数和的概念,理解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加减混合运算;

2.通过学习理解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3、通过加法运算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三、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小节的重点是依据运算法则和运算律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难点是省略符号与括号的代数和的计算、

由于减法运算可以转化为加法运算,所以加减混合运算实际上就是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了解运算符号和性质符号之间的关系,把任何一个含有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算式都看成和式,就可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律,简化计算、

(二)教法建议

1、通过习题,复习、巩固有理数的加、减运算以及加减混合运算的法则与技能,讲课前教师要认真总结、分析学生在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常犯的错误,以便在这节课分析习题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改正、

2、关于“去括号法则”,只要学生了解,并不要求追究所以然。

3、任意含加法、减法的算式,都可把运算符号理解为数的性质符号,看成省略加号的和式。这时,称这个和式为代数和。再例如:-3-4表示-3、-4两数的代数和,-4+3表示-4、+3两数的代数和,3+4表示3和+4的代数和等。代数和概念是掌握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重要概念,请老师务必给予充分注意。

4.先把正数与负数分别相加,可以使运算简便。

5.在交换加数的位置时,要连同前面的符号一起交换。如:12-5+7应变成12+7-5,而不能变成12-7+5。

备注:教学过程我主要说第一小节—— 去括号

(三)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的结构特点,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运用类比、联想、转化的思想,突破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环节: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设计

设计说明

前提诊测,复习提问

1、如何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3),+(-2)各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理解“-”号表示一个数的相反数,“+”表示一个数的本身;2、绝对值检测:随机出五六道小题即可

复习旧知识的目的是对学生新课应具备的“认知前提能力”和“情感前提特征进行检测判断”、

提出问题,创设情景

把以下数相加、相减

1、+4,-5,+3,-6,-7,+3

2、+9,-4,+5,+6,-4

在黑板上写五六个正负数请同学们把他们加在一起再减在一起。不要怕学生写错,让学生自己体会书写的繁琐计算的困难,继而想出解决办法。(可以多给学生时间。)

尝试指导,实施目标

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引导学生先填括号,在想法去括号,通过小组探究得出去括号法则。,掌握计算方法。(5-10分钟即可)

题型训练,巩固目标

1、两数加减:+3+(-4);(-5)+(-6);(-8)-(+4);(+5)-(-6)

2、多数加减:(-12)-(+23)+(-7)-(-2);-(-4)+(+5)-(-6);

+(+6)-(-5)+(-9);0-(-3)+(+6)-(+)+(-);

-(-7)+(-)-(-)+(-3)

此处要反复练习,并使学生明白去括号后的是省略加号的和式。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互动、

形成性测试,检测目标

1、做书18、20、23、24页练习题(只去括号)

2、利用书上习题复习巩固1、2题的双数题进检测

把“反馈——调节”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结束,应针对教学目标的层次水平,进行测试,对尚未达标的学生进行补救,以消除错误的积累,从而有效的控制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

归纳总结,纳入知识系统+(),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仍是括号内的数;-(),去掉括号后所得结果是括号内数的相反数。

由学生总结、归纳、反思,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且能熟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布置作业

1、课后作业:书24页习题(1)、(3)、(5)、(7);2.(1)、(3)

要求:小组长及时检查力争人人掌握去括号方法,会省略括号。

利用课堂检测及时反馈本课重、难点。

利用课后作业巩固新知。

谢谢大家!我的说课完毕。

《有理数减法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