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4-02-25 21:50:28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

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教案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

2.能正确地用“四舍五人法”求近似数.

3.使学生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取近似值对结果的精确程度的影响.

教学难点:

理解保留小数位数越多,精确程度越高.

教学方法:

探究交流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课型:

1课时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出示情境图,电子秤上显示的数据和售货员的话,提出疑问怎么会不一样?引出“四舍五入法”

2.引出近似数,复习整数求近似数。

(二)探究交流

1.出示情境图,在实际应用小数时,往往也没有必要说出它的准确数,只要它的近似数就可以了。提出0.984的近似数是多少?小组讨论后指名汇报。

(根据学生汇报现场操作展示在多媒体PPT中,插入函数能在播放时在方框里输入学生汇报结果,能及时将学生的想法展现在课件上)

2根据汇报结果,分别具体探讨保留两位小数的近似数,保留一位小数,保留整数后的近似数。并说一说操作的过程。

3、强调取近似数的要求不同表示方法

4、小组探讨1与1.0的精确度

5、引导通过线段图理解保留一位小数是1.0,小数末尾的0,应当保留,不能去掉。

6、总结:刚才是利用什么方法求0.984的近似数?独立完成想一想后在小组中交流,找不同说原因。

(三)巩固练习

1、选择,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1)保留( )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①一位 ②两位 ③三位

(2)如果要求保留三位小数,表示精确到( )位。

①分 ②百分 ③千分

2、求下面小数的近似数

(1)保留两位小数

0.256 12.006 1.0987

(2)精确到十分位

3.72 0.58 9.0548

(选两组,整组4人一起在电脑前讨论后,将本组答案用电脑操作展现在课件上放映呈现给大家)

3、按要求填出表中的近似数

4、拓展题

四、全课总结

1、数学课将结束了,你有哪些收获?在哪方面还需努力?

2、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课本73页的知识,打开课本,认真看一看课本,找出书中你认为需要掌握的知识用笔做个记号,然后大声地朗读出来。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板书设计:

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0.984≈0.98 0.984≈1.0 0.984≈1

小于5,舍去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大于5,向前一位进1

表示近似数的时,0不能去掉

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教案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千米(公里),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间表象。

2.使学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4、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5、感受千米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掌握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千米概念的建立。

教具学具:

米尺、学校周围交通图每小组一张,多媒体及课件一套。

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一、交流信息揭示课题

(一)交流信息

出示课件:美丽的校园(教学楼、广场、操场、跑道等)。

同学们你喜欢我们的学校吗?为什么?课前老师带你们去操场上了解相关的信息,谁愿意把你了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学生交流信息后教师板书:

1、走100米的路大约需要200步。

2、从教室走到大门口(200米)大约需要3分钟。

3、沿操场跑2圈半(1000米)很了累?

4、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20分钟。

(二)揭示课题

师:在刚才同学们汇报中有一个长度单位——米,如果我们想要测量中卫到银川的距离,该用什么单位来计量呢?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长度单位家族里的新朋友:千米(板书课题)

二、联系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

1、引导:对于“千米”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么?(千米有什么用?1千米到底有多长?什么地方用到千米?)

2、探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有关千米的这些知识,同学们,在你的印象里,你认为1千米有多长?

(二)进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联系实际: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你能否具体说说你心目中1千米的长度?可以结合课前了解到的信息来描述它们与1千米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进行分析,先自己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能说几种就几种)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这样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约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20xx步。

方案四:绕学校200米的操场要走五圈。

方案五:绕200米操场走一圈大约3分钟,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约需要15分钟。……

(三)估计1千米的距离

1、初步估计:从我们学校门口出发到哪里大约是1千米?学生估计,师生共同评价

2、引导(播放录像):让我们跟着摄像机的镜头从学校门口出发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长?

3、想象:请大家闭上眼睛,跟着老师在脑海里把这段路再走一遍。我们从学校门口出发向北经过十字路口,再向北经过卫谢路口,又向西到明珠。这段路程大约是1千米。

4、体会感受:如果让我们步行1千米的路,你会有什么感觉?

5、进一步估计:(出示一张学校周围交通图)

师:老师还准备了一张学校周围的交通图,你们的桌上也有一张,请你画一画,从学校出 ……此处隐藏20083个字……是都可以求出一共有多少个正方形。下面我们大家一齐来计算,看一看这两个算式的得数怎样。学生口算,教师板书。然后再提问: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怎样?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说明这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

这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我们就可以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板书:

(5十3)4=54十34

等号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的和乘以4。)

等号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5与3先分别乘以4,然后再把两个积相加。)

教师: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了5与3的和乘以4等于5与3先分别乘以4再相加。

教师:下面我们再看两组算式,先看:(18十7)6 186十76

左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的和乘以6。)

右面的算式是什么意思?(18与7分别乘以6,再把两个积相加。)

算一算左面的算式等于什么?(18加7是25,25乘以6是150。)

算一算右面的算式等于什么?(两个积分别是108和42,它们的和等于150。)

教师:左右两个算式都等于150,所以这两个算式相等,可以用等号把它们连起来,教师边说边在两个算式中间画一个等号。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什么?(说明18与7的和乘以6等于18与7先分别乘以6再相加。)

教师:我们再来看两个算式 20(15十9) 20xx十209

先来计算一下这两个算式各等于多少?

两个算式都等于多少?

这两个算式相等,说明20乘以15与9的和等于什么?

2.进行抽象概括。

教师指着上面的算式提问:

仔细观察上面的三个等式,你看出了什么?先看等号左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多让几个学生说一说。(第一、二两个等式都是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第三个等式是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

教师指出:两个数的和乘以一个数或者一个数乘以两个数的和,我们可以用一句话表示,就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

再看等号右面的三个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讨论后,教师指出:都是先求两个乘积,再把两个积加起来。

等号左面与等号右面相等是什么意思?学生发言后,教师概括:上面三个等式等号左面分别与等号右面相等说明,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等于这两个数先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加起来。我们把乘法运算的这个规律叫做乘法分配律。同时板书乘法分配律。让学生看教科书第64页下面的方框里的结语,全班齐读两遍。

教师:如果用 表示三个数,乘法分配律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 c=ac+bc

等号左面(a+b) c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

等号右面ac+bc 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

三、巩固练习

教师在黑板上写算式:(200十3)27,提问:

1.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乘积的和?

教师在黑板上再写算式:18527十1527,提问:

这个算式中是哪两个数分别乘以哪一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等于哪两个数的和乘以哪一个数?

2.做第64页做一做中的题目。

先让学生读题,再想一想每个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

在(32十25)4中,两个数的和指的是什么?同一个数相乘指的是哪个数?

根据乘法分配律这个算式应该等于哪两个数分别同4相乘再相加?

第一小题的方框里应该填什么数?(根据乘法分配律,32与25的和乘以4,应该等于32与25分别乘以4再相加,所以两个方框里应该分别填32和25。)

第二小题应该怎样填?根据什么运算定律?(根据乘法分配律,64与12的和乘以3,应该等于64与12分别乘以3再相加。)

四、作业

练习十四的第1、2题。

小学数学教案15

第七单元 统计

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111页,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认识和学习折线统计图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及重要作用,体会教学来源于生活。

2、使学生认识折线统计图的特点,通过看统计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统计知识得到提高。

3、培养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调查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整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根据折线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观察主题图:同学们都参加过许多课外活动,今天教师带你们去科学宫参观科技展,去的同学很多,为了更清楚地了解参观人数情况,我们根据收信到的人数制作一个统计图。

二、合作学习

1、根据老师提供的数据,独立完成参观科技展人数的条形统计图,

2、根据这个(教材108页图)条形统计图能发现哪些信息?提出

问题:①哪两年参观人数相同?(答:xx年相同)

②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多?(答:xx年)③哪一年参观人数最少?(答:1998年)

3、引导学生说出完成统计图注意事项,老师再补充:

① 必须有标题名称,名称中要简要明了地说出内容和地点,标题下要注明统计内容的时间。

② 横轴、纵轴表示什么要标清楚。

4、除了会完成条形统计图,还有其它画统计图的方法。

三、今天来学习一种新的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1、观察109页折线统计图

2、启以引导:看看这幅统计图与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不同,同桌交流。学生说:折线统计图有格子;有点,还有一段一段的线。

3、边讲解折线统计图画法。

①让学生明白折线统计图是通过描点连线的方法画

②相同点:都能看出数据多少

不同点:表示数据方法不同,可以看到每一部分变

化趋势,能看到整体变化趋势。

③通过学习知道:什么是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特点;哪种统计图更好。

强调告诉学生:1、象今天这样用曲折的线段表示数量增减变化的统计图是折线统计图。

2、折线统计图不仅能表示出数量,还能通过数量反映某一种事物变化的趋势。

3、两种统计图各有各的优点,生活中根据我们的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巩固练习:

1、 完成110页例2及做一做。

2、 让学生去调查家庭上半年用水情况并制作出统计图。

小结:

在学习条形统计图的基础上更进一步学习了折线统计图,学会折线统计图画法和特点,懂得它在生活中有很大作用。

《小学数学教案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